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家国情怀 风华正茂

“开了山,辟了地,我们的神圣工作是拓荒,承担著整个民族的光辉,我们还要不停地、我们还要不停地光大和发扬”。这首中大学生会会歌,笔者几十年前在大学迎新营第一次听到,激情澎湃,自此之后不断荦绕于心。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前途问题风起云涌,青年学生自自然然的卷入了大时代的浪潮中。

笔者中大四年中不少时间在范克廉楼度过。当年戴卓尔夫人访京,坚持三个不平等条约有效后到香港,我随一众中大学生在机场抗议,带去的抗议横额还未展开,负责的同学就被便衣警察带走,第二天再趁她到立法局时进行抗议。一九八四年,笔者跟学生会与新华社(中联办的前身)社长许家屯会面三小时,向他提出香港“民主回归”的主张。

当时许家屯回应说:“香港的殖民地民主不行,英国的民主不行,美国的民主不行,大陆上的民主也不行,恐怕要创造一个香港式的民主。这是你们的责任了。究竟怎样搞,要靠你们去创造。”他又说:“你们不是提民主、开放、自治吗?我建议你们应该加上稳定、繁荣。自治为什么?民主为什么?开放为什么?都是为了香港将来的稳定、繁荣。”

曾几何时,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在七十年代组织“中国周”,其后提出“放眼世界、认识祖国、关心社会、争取权益”的纲领,在中英香港前途谈判期间,带领学界提出“民主回归”,支持国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笔者当时仰望一众学运领袖,感到使命的召唤。

多年前有学者讨论在学校通过学生会选举来进行公民教育时提出,要帮助学生明了香港回归的复杂政治转变、建立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民主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民主追求与国家统一的矛盾及其引发的政治冲突。参与性民主政治应定位于维持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之下,公民的民主不能高于国家主权,参与性公民的分殊管理(management of diversity),需要服膺于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和承担。今日各大学的学生会,如能秉持往日学运“老鬼”对民族家国的认同和承担,应是又一个风华正茂的大时代。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