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教育体系的都江堰工程 

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按照国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战略,以推动新型工业化、鼓励研发创新、成果转换和创业,加速经济数字化、生活智慧化来提高香港生产力和发展动能,这都给香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香港高等教育的参与率已达八成,而在年轻人人生早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又扮演连接学校与社会及职场的角色。另一方面,创科蓝图落实将带给年轻人的事业发展出路,粗略预计可分为几类:高端科技研发创新,将科技成果转移应用、商业化及创业,以及成为新行业或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力军。这几大类的出路一样很具前景,社会也很需要,但是在性向和具体能力上却是很不一样的人才。 
 
香港高等教育课程必然要调整,使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透过这些课程而成为其中一类人才。而教育体系上,既要照顾差异和尽力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要,又要能够识别和分流不同性向的年轻人,进入最适合他们潜能发挥的途径。不过,当个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不相符的话,就会产生各种失落和不满,造就失败者。 
 
香港和很多地方一样,在教育体系的筛选和分流做法上不断争论和反复,其中的概念性分歧是:尊重个人选择与某种程度的强制性规限。 
 
中华民族实在很有智慧,我们老祖宗在治水上的创举就是明证。二千多年前建成的举世知名都江堰水利工程,透过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大主要工程和其他附属工程,巧妙地利用大自然力量自行调节,成功保证即使在枯水期也有灌溉用水,而在洪水期能及时排洪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亦解决了沙泥淤塞河道的可持续性挑战。 
 
如果让思维跳脱一下,我们的教育体系可以有一个自然调节的“都江堰设计”吗?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