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增非本地生兼顾量与质 

今年特首施政报告,教育政策以“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为重点,其中以非本地生限额增至40%最为吸睛。教育局局长在向院校介绍施政报告内容时,提及要做大香港高等教育的体量规模,这个新提法,可说一下扭转了政府过去多年收缩整顿高等教育的方向。 
 
局长以“教育枢纽、人才摇篮”来概括施政报告的教育政策,指出香港教育相对邻近地区有众多优势,包括“一国两制”、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而高等教育学术自主,高度国际化,且香港实行“两文三语”,基础教育扎实,中学文凭考试成绩获世界各地广泛承认等。 
 
她说,香港教育发展要联系国家、联系世界、联系未来来进行思考,拓展大格局、用好大战略、达致大愿景,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下,香港高等教育大有可为。” 
 
按局方说法,批准公立大学非本地生限额上调至40%,只是做大香港专上教育规模和格局的第一步,而且即使这个新上限也并非一年达至,其他方面还要解决确保优质、不同背景学生共融及关顾非本地生的香港学习经历,奖学金、宿位配套到位等。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资院校的校舍和设施水平,为下一步将增收非地生名额政策扩展至自资院校铺路。 
 
教育局这种大局思维十分值得支持和欣赏。毫无疑问,教育有其独特和专业的角度,但如果不能跳出香港局限、站高望远,就难免受琐事困惑,甚至变得迷失。因此,专上教育中,公营与自资院校的布局也可以有同样的格局、战略和愿景的思考。 
 
其实,吸纳非本地生以百分比一刀切的方法,也可以进一步从质的维度优化,按香港八大中心以及长远人力资源规划为导向,细化名额分配至学科,以免毕业生与经济需要错配。以内地生为例,现时选科集中商业经济金融类,这样的人才未必完全符合香港八大中心发展所需。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