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有真实竞争的新区选

改制后的新区议会选举顺利完成,虽然气氛慢热,但国际瞩目程度不减。周日刚好是合作的英国大学在港举行毕业典礼,想不到外国友人碰面时竟询问当日香港是否有选举。而西方媒体报导,则大多以“投票率低”做文章。 
 
戴上头盔的西方媒体,聪明的以“九七回归后最低”来说事,实在是不想与港英治下作比较。回归前共有5次区议会选举,最高投票率是1982年的第一次,投票人数是全部登记选民人数的38.1%,最低比率是1991年的23%,然后顺序是1988年的26.3%和1994年的28.3%。如果按官方计算法,扣除自动当选的选区登记选民人数,则投票率最低是1988年30.3%。这5次选举,投票人数最高的1994年,也只有69万3千多人。 
 
这次选举气氛较往届慢热,与区议会功能定位还原本色的关系最大。候选人政纲围绕地区福祉,不再见极端的政治对抗和情绪煽动,缺少泛政治化的选举议题和简单政治口号,没有猎巫式的陷害,更消除了扒粪抹黑、互挖疮疤的攻击,选举工程议题不易引起关注。 
 
直选选区扩大,候选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在所有小选区都有足够认知度,投票结果也显示,有些候选人各票站的得票率参差很大;“大党”背景候选人由于政党的认知度高,在今次选举中会有优势,但这种“品牌”优势未必能长期延续。事实上,大党候选人也有落败于全港品牌较低的政团候选人,主要是在选区内扎根不深,遇上了“地胆”对手,品牌效应终究敌不过长期功夫。 
 
今届“老带新”的现象也不少,资深区议员“过票”区选新人,可谓出尽八宝。最有趣的可能是“灵童转世”式的过票,资深议员在宣传资料罗列自己过去各项“成功争取”的赫赫战绩,然后就说本人推荐某人,请选民投此君一票。选民是否接受这位“转世灵童”,可能因人而异。所以说,今届区议会选举,竞争是十分真实的。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