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人生能有几个30年? 

 “180座国产客机C919投入营运之后,载客300人的C929快要试飞了,更大型的C939也在预研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郑彦良教授在香港面对300多学生讲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近年,我国科技与国防的成就令国人惊叹和自豪。航空方面除了大客机之外,歼-10战机在实战中的成绩更震动了世界。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国无数科学家可歌可泣的事迹。 

被称为“电磁女侦探”的北航教授苏东林,就是其中一名令笔者深受感动的科学家。她甘于寂寞,在大学36年就教本科生一门课:《电磁场理论》,30多年只做一件事,就是研究电磁兼容,她创立了中国首个“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学科。2019年1月,苏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她从人民大会堂领奖回来,在饭堂遇到老同事祝贺时,红着眼问对方:“郑老师,一个人的人生能有几个30年?” 

苏东林现任电磁兼容与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她经常挂在口边的说话,是“论文要写在祖国大地上”,“科研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为了拿到电磁环境的数据,她在荒野试验场“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因为电磁研究要在没有电磁干扰的草原深处无人区去做试验,在天气最热和最冷的时候拿到电磁环境数据。 

一次在草原测试时,因长时间在烈日暴晒下患上了阳光性皮炎,此后一段长时间,只要被阳光照射一会,脸上就会出现类似灼伤的痕迹,皮肤也会灼热难耐。一次在冬天,到达试验场时一下车,鼻毛瞬间被零下30度气温冻成冰柱,鼻孔涨大,一按生疼。 

苏东林和团队培养了400多名研究生,他们毕业后奋战在探月工程、载人航天、航母和新一代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一线,去年教师节她的团队获评为全国唯一“最美教师团队”。苏和其他中国科学家以行动体现科学家精神之魂:忠诚、奉献:忠于事业,全程投入,做到极致。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