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言必有中:罗列女子作寓言 隋唐开始重贞烈

把“列”、“烈”两字于“列女”一词上混淆使用,在东汉后便已出现,说明以“烈女”一词表示节烈女子,非今独有。《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刺客聂政刺杀韩相韩傀后自杀身亡,其姊聂荣不怕危险,只身奔赴韩国找寻弟尸,终伴尸而逝,被奉为“烈女”(“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成为《史记》中唯一被冠以“烈女”称呼的女子。皇甫谧《列女传.刺客列传》记载三国时期曹魏大将庞淯的母亲庞娥亲勇敢为父报仇的故事,也以“酒泉烈女”来形容她。

虽然《古列女传》的作者是谁至今仍然存疑,但世人(包括古人)一般都以刘向为“主要负责人”。如然,刘向写这些女士出来干嘛呢?东汉班固在《汉书.楚元王传》中解释,刘向对汉成帝二任皇后赵飞燕和婕妤赵合德两姐妹、妃嫔李婕妤等人不顾礼制、把后宫弄到乌烟瘴气的情况既不满又忧虑,所以希望借助贤妃贞妇和孽娶来一个双峰对峙,藉以规劝天子,最终便编纂了《古列女传》。也就是说,《古列女传》是一部专门写给皇帝阅读的历史寓言故事,是一本皇帝专用的“通识教科书”。如果单从用意上看,刘向历宣帝、元帝、成帝三朝,见尽世态,今以老人家身份劝勉皇帝,又要顾及皇帝感受和权威,不能过于直接,故借用历史故事苦诉兴邦法则与乱国教训,也算是合情合理的。

《古列女传》后,南朝刘宋范晔的《后汉书》首次把当朝编成的〈列女传〉置于正史中,把女性群体作为正史书写的一个专门部分,开创先河。范晔〈列女传〉对贤妇辅助的着墨较多。及后有为数不少的正史编者,对把〈列女传〉置于正史中有所承袭,德目种类依据当朝编纂者的个人及环境因素而有所调整。《魏书.列女传》再没有很多贤妇辅君的个案,取而代之的是忠勇、仁义、贞节相关的描述。自隋唐开始,〈列女传〉的德目更有窄化倾向,内容向贞烈、节妇之类倾斜,这固然与史家个人的择录标准有关,同时亦呈现出古代社会贞节崇仰化的现象。可见,各朝编纂的〈列女传〉,都有各自的重视和取材标准,纵然贞烈、节妇后来被推至高位,但并非历来〈列女传〉唯一重视的德目。

今天,我们搞清楚“列女”和“烈女”意思的分别后,以后就得准确用字了。当大家在讲述古代著作〈列女传〉时,按其意义采用“列”字,会更合原意;当有人提到〈列女传〉中的女子,我们便不应单纯以“贞烈女子”的视点看待;当大家今日想要褒扬女士坚强正义、刚正不屈时,就得用“烈”字而非“列”字,否则,明明要赞叹勇义女子,却说成是“罗列”女子,难不令人啼笑皆非呢。

郭锦鸿 香港专业进修学校语言通用教育学部助理讲师
网址:www.hkct.edu.hk/ 
联络电邮:dlgs@hkct.edu.hk 

(文章转载自2020年11月25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