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英語筆欄:宴請外國朋友 下蒜記得留手

筆者喜歡看烹飪節目,看着烹飪大師一雙巧手,把平凡不過的材料製成一道道可口料理,簡直令人嘖嘖稱奇。筆者尤愛看英國殿堂級名廚Mary Berry的西式料理節目,亦於閒時跟着節目的煮法下廚,只是往往製成品差強人意,令筆者有東施效顰之感。

不諳廚藝的讀者,可能以為烹調方法不外乎常用的那幾種。然而在西式的煮法中,亦會用到焗(bake)、烤(grill)等技巧。筆者在早前的筆欄提及過的一道英國名菜 「仰望星空派」(Stargazy Pie),便巧妙地運用到烤焗之法。相比之下,中式烹調方式顯得更多元化:烚 (boil)、燜(braise)、煎(pan-fry)、炒(stir-fry)、浸(poach)、灼(blanch)、撈(mix)、煙燻(smoke)等方法,各形各式。舉例來說,中式飲宴中的名菜「碧綠炒斑球」,英文可譯做「Stir-fried grouper fillets with vegetables」,「蠔油花膠燜鵝掌」可譯成「Braised fish maws and goose webs in oyster sauce」。

一道美味菜式,很多時要用到香料作襯托,西方香料有茴香(cumin)、黑胡椒(black pepper)、芫荽葉(coriander)、紅椒粉(paprika)、鼠尾草(sage)和藏紅花(saffron)等。而中式香料則常用到薑(ginger)、白胡椒(white pepper)、大蒜(garlic)、陳皮(dried mandarin orange peel)和八角(star anise)等作調味。筆者在英國工作時,有空的時候便會邀請英國朋友來我家作客,下廚時往往要忍手不能多放大蒜等調味料,否則對他們來說太刺激了。事實上,筆者曾經看見外籍同事煮意粉時只放一小瓣大蒜調味,並在意粉熟透後把大蒜拿走。筆者身為「好蒜之徒」的一分子,實在看不過眼,但又心知這是中西飲食文化差異,理應用尊重態度看待的。

周浩文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通用教育學部講師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dlgs@hkct.edu.hk

(文章轉載自2021年10月28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