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在這裏感覺脈搏跳動 

擁有一張圓圓的臉和胖嘟嘟身形的他,是一位九十後的年輕科學家。三十多歲已成就不凡,當上昌平國家實驗室的領銜科學家,是中國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得獎者,獲英國《自然》雜誌選為2022年十大人物。 
 
「他不理美國大學實驗室的招手,決心回國發展事業。」昌平實驗室主任一臉自豪和欣賞的神情,介紹團隊中的猛將曹雲龍。曹於2019年在哈佛大學唸完博士後回國,「我們是『國家隊』,承擔新發特發和重大傳染病等科研任務。」曹說得很清楚,但十分平靜。 
 
他找出了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及其他亞型的免疫應答特徵和免疫逃逸機制,在2022年6月開發出病毒突變預測模型,成功預測當年10月和11月流行的BQ.1.1和XBB等變異株,在國際產生巨大影響,並據此研製了廣譜中和抗體,單在12月北京疫情期間就救治了2000名長者。 
 
在昌平實驗室還認識了一位八十後的領銜科學家吳晨,她曾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唸博士後,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中國癌症病發和死亡人數不斷上升,2020年全國癌症死亡300萬人,佔全球30%,2017年六大癌症治療費用近2000億元。 
 
她發現,癌症早期診斷,5年生存率高很多,而且能大大減輕治療的經濟負擔,但現有篩查方法有侵入性強、靈敏度低、價格昂貴等缺點,經她深入研究,找出以檢測外周血游離DNA的方法,開發出常見癌症早期篩查試劑,只需抽一筒血,既易又準,而且費用可以大幅降到幾百元。 
 
曹和吳只是昌平實驗室數十名國際領銜科學家中的兩位,而昌平又只是眾多國家實驗室之一,單在北京市就還有研究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的中關村和懷柔兩個國家實驗室。而國家實驗室是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戰略科技力量,並且要吸引、培養和聚集一批國際一流人才。在這裏,我感覺到國家科技發展的脈搏。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