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座國產客機C919投入營運之後,載客300人的C929快要試飛了,更大型的C939也在預研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鄭彥良教授在香港面對300多學生講出了令人振奮的消息。
近年,我國科技與國防的成就令國人驚嘆和自豪。航空方面除了大客機之外,殲-10戰機在實戰中的成績更震動了世界。這些成就的背後,是我國無數科學家可歌可泣的事蹟。
被稱為「電磁女偵探」的北航教授蘇東林,就是其中一名令筆者深受感動的科學家。她甘於寂寞,在大學36年就教本科生一門課:《電磁場理論》,30多年只做一件事,就是研究電磁兼容,她創立了中國首個「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學科。2019年1月,蘇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她從人民大會堂領獎回來,在飯堂遇到老同事祝賀時,紅着眼問對方:「鄭老師,一個人的人生能有幾個30年?」
蘇東林現任電磁兼容與防護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她經常掛在口邊的說話,是「論文要寫在祖國大地上」,「科研是幹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為了拿到電磁環境的數據,她在荒野試驗場「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因為電磁研究要在沒有電磁干擾的草原深處無人區去做試驗,在天氣最熱和最冷的時候拿到電磁環境數據。
一次在草原測試時,因長時間在烈日暴晒下患上了陽光性皮炎,此後一段長時間,只要被陽光照射一會,臉上就會出現類似灼傷的痕跡,皮膚也會灼熱難耐。一次在冬天,到達試驗場時一下車,鼻毛瞬間被零下30度氣溫凍成冰柱,鼻孔漲大,一按生疼。
蘇東林和團隊培養了400多名研究生,他們畢業後奮戰在探月工程、載人航天、航母和新一代飛機等國家重大工程一線,去年教師節她的團隊獲評為全國唯一「最美教師團隊」。蘇和其他中國科學家以行動體現科學家精神之魂:忠誠、奉獻:忠於事業,全程投入,做到極致。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