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學前融合教育:創造共融校園的方案」講座

 

融合教育在小學推行多年,教育局希望能在幼稚園推展,但班上可能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需要,要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對學校來說甚具挑戰。港專學院教育系(幼兒教育)講師林佩清女士,在學與教博覽2019中,以「學前融合教育:創造共融校園的方案」為題舉行講座,從設計教具、課室佈置和教學活動設計上,分析如何令不同背景、能力和特質的學生能夠使用和參與,營造共融文化。

林佩清認為,要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構建共融文化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物理環境,第二部分是心理環境。

物理環境上包括製作教具,她指出雖然在坊間有不少教具可供購買,但教師自行製作教具更可針對學童的需要,讓全班使用。她舉例,積木教材可貼上不同國籍小孩子的樣貌,讓學童明白人人生來都有不同的膚色,尊重和認識不同的文化;在製作教授數量的教具,除了可寫上阿拉伯數目字外,旁邊再加上凸字,讓視障的學童都可以使用。

而在針對自閉症的學童上,大多會在課室提供結構化教學角落,林佩清指,這個角落其他學童都能使用,「他們都可以建立時間表、行為獎勵預告,幫助建立獨立工作的能力。」

至於心理環境方面,她認為教師可以透過體驗活動、合作活動等建構共融槪念,「學童心態大多是眼見其他學童能夠做到的,自己也想模仿學習一下,透過體驗活動。例如,著學童蒙著眼一起吃東西,他們便能體驗視障學童的感受,從而理解他人。」她再補充,在幼稚園常做的合作畫,能透過每個學童表達自己心中所想,老師可從中教導學童如何接納他人,構建共融文化。

圖片說明:

港專學院教育系(幼兒教育)講師林佩清女士,在學與教博覽2019中,以「學前融合教育:創造共融校園的方案」為題舉行講座。
在積木教材上貼上不同國籍的學童,可讓幼童學習和尊重不同文化。

 

在教具加上凸字,視障學童都可使用。
在幼稚園常做的合作畫,可讓學童構建共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