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冷暖自如

天氣預報這周轉凉,淸晨起來真的感覺凉了,不過,身體手腳還是暖的,心情也是暖的,這跟多年前在歐洲的感覺差得遠了。

那年9月,香港還是三十多度,在那邊一下子變成十多度。因為是送孩子過去讀書,離愁的心情犖繞著。周末走在大街上,一片灰暗冰冷,下午四點多開始天黑了,擺在路上的攤檔忙於收拾貨品,一陣冷風刮來,只見人煙稀少的空洞街道上飄著幾片枯葉和垃圾,手腳也瑟縮起來。現在孩子長大了,安頓下來,我也習慣了。聖誕節過去探望時,天氣更冷,寒風刺骨,未到四點已華燈初亮,店舖也因為過節關了門,但團聚的氣氛卻是暖洋洋的。

講到熱,多年前到澳洲昆士蘭中部的經歷也是難忘的。那裡是一個盆地,一下飛機便一陣熱氣撲來,四十多度的氣溫,周遭好像在蒸發中,原來的礦場小鎮,人都躲進屋內,街道上連雀鳥小動物也不見,沒有風,只有樹木默默的待著,一切都靜止了。再去的時候,雖然只有自己一個人,甚至四周有時靜得耳朵也有點疼,但在街道上走著,卻也感到享受,觸摸一種在香港完全沒有機會經歷的停止和靜默。

今年除了赴京開會的一星期多,整整一年沒有外遊,只感受香港的氣候。香港的經濟氣候比自然氣候變化大得多。作為自資院校,特別是開辦大量的培訓課程,看著疫情對生活和經濟的衝擊,再連帶影響機構的財務狀況,心情有如坐了幾回過山車。今年畢業的同學,如果現時踏入冬季仍未有落腳處的話,感受到的氣溫可能更冷了。

同事的妹妹也剛好今年大學畢業,她們幾個同學卻有完全不同的氣氛。由於心理上已預計入職不易,這幾個大學畢業生都不再計較了,唸市場學的大學生願意做售貨員推銷員的工作,每次聚會大家就交流搵工進度,漸漸的形成一種風氣,每個人都期望在下次見同學時已經有工在身,結果大家很快都入職了。

氣候是客觀的,大自然的現象人類難以改變,但心情卻可以調節,感受也會不同。有「疫(逆)境更強」的心理準備,冷暖便可自如。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