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言必有中:餛飩多叫法 閩南稱扁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就算生活工作再怎麼忙,飯總得是要吃的。開學在即,作為老師的我和同事們又回復了往常的忙碌,午飯自然是以外賣解決。不知為何,筆者近日特別愛吃餃子,連續吃了一個星期還不厭。今天竟然發現學校附近新開了一家餃子店,我當然要去試一試啦!就在點餐的時候,我見餐牌上除了有「餃子」和「抄手」外,還有「扁食」。據我所知,餃子類的食物還有「餛飩」、「雲吞」,那這「扁食」又是什麼呢?難道也是一種餃子?而「餃子」、「抄手」、「餛飩」、「雲吞」和「扁食」,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分別呢?

原來,它們在總體上都稱應被稱為「餛飩」,其他叫法是源自不同地區的名稱,「雲吞」是廣東、廣西、天津、港澳地區的稱呼,「抄手」是四川巴蜀一帶的叫法,在閩南、台灣則被稱為「扁食」。

「餛飩」源自華北,其後又普及於江浙地區。西漢揚雄《方言》有「餅謂之飩」,即指餛飩是麵食中的一種「餅」,會將內餡夾在中間食用。古代包餡的麵食均被稱作餛飩,直至宋代和元代,餛飩跟餃子才被分為兩種不同的麵食。

而「餃子」和「餛飩」的區別在於:餛飩皮薄,一般呈正方形,煮熟後麵皮為半透明狀,通常連湯吃。餃子則皮較厚,一般是圓形,麵皮堅實,通常乾吃,較重視蘸料。

「抄手」的說法則流行於四川巴蜀一帶,與餛飩的些許差別在不同的包法,包好的抄手外形就像雙手交叉抱臂的動作,抄手之名由此而來,最著名的要數我們熟知的「四川紅油抄手」了。

台灣及閩南地區所說的「扁食」這一叫法,源自閩南話發音,如知名的花蓮扁食。其特色在於肉餡一般用槌敲打或用刀切,口感彈牙。扁食通常作為扁食湯食用,也常用作乾拌麵的配菜。

香港人最為熟悉和喜愛的「雲吞」——來自廣東話的「餛飩」發音,普及於廣東、廣西、天津和港澳地區。港澳名菜「鮮蝦雲吞」,先煮熟以鮮蝦、豬肉、大地魚和蛋黃製成餡料的雲吞,再放入豬骨、大地魚乾、蝦皮及蝦子熬成的湯中享用,堪稱一絕。

林愛妮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傳意學部講師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dlgs@hkct.edu.hk

(文章轉載自2021年10月6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