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不再吃燒乳鴿

最近發現自己有點變化,在飯桌上拒絕了朋友挾來的燒乳鴿,說是不喜歡吃。真實的原因是不想吃。我家的花槽上,不時有鴿子飛來,假日在家,坐在窗旁的沙發,鴿子就在咫尺之遙,好像在身邊陪伴著,不時儍兮兮的側側頭望著你,又或者在陽光下打開翅膀,伸個懶腰。有時風雨來了,牠還在雨中瑟縮,一派可憐的樣子。就是這樣,令人不想吃牠了。

近年素食越趨流行,愛護動物是其中一個原因。素食有普通素食和全素食。普通素食者不吃動物,但會吃蛋、喝牛奶等,全素者則蛋、奶及其製品都不沾,嚴格者甚至植物的根部,例如薯仔也不吃。奉行素食,一般的還有健康和環境保護的原因,認為素食可以減少身體吸收毒素,而不飼養食用動物,會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以及對土地和食水等珍貴自然資源的耗用。

據筆者觀察,首先流行素食的是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地區,其他發展中地區相對少素食者,在那些地方旅行,素食者要找個合適的餐廳相當困難。在剛流行素食的地方,飲食文化基本沒有很大變化,只是食材改為素食材料,出現所謂「齋口不齋心」的現象,例如香港會見到的齋燒鵝、齋午餐肉等,筆者會稱之為素食「初級階段」。素食餐飲的「進級階段」,是盡量使用自然素食食材,然後按照食材的特性,開發全新的菜式,走出一條獨特的素食路線。

如果有素食的「高級階段」,那應該是心態和價值的轉變。很多全素者已經不購買用動物來做測試安全的梳洗和化妝品,減少乘坐飛機和開汽車,盡量購買本地産品等。這些行為的背後,是以新視角對現今生活習慣進行全面審視,對高度物質化社會所形成的一連串行為加以反思。

有網上消息説經科學研究,受食物成分影響,肉食者和素食者的性格會有很大差異,如果現象是真的話,筆者也不敢肯定究竟這是因還是果,因為有可能素食者本身的性格就是某一類別的人。不過,肉食者和素食者之間能否互相包容甚至遷就,可能是個人與社會的內在文化的一個表徴。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